記者高經武/台北報導

  目前台灣許多打著「英屬維京群島某某資產管理公司」、「開曼群島某某資產管理公司」或是「金融管理公司」的名號,在台灣販賣所謂的境外基金平台,其實就是投資型保單,利用極低的投保比例,搭配將近百分之九十九的投資商品內容。這類型保單由於國內法規限制,因此未經金管會核備,形成所謂的「地下保單」。

  一銀投顧副總經理文奎元表示,原本地下保單本身的內容倒也沒有太多可議之處,在金融體系開放的國家,基金平台也確實是投資人的選擇標的之一。這類平台標榜的好處是:平均分散風險,獲得穩定報酬。單從投資角度來看也確實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是如果深究這類保單在台灣的運作類型,則是大有問題。首先,投資人最無從得知的就是資訊,一般大眾投入大筆的投資金額,但獲得的常常只是一份影印的所謂「紙本憑證」。投資人根本無從得知自己的資金是否真正投入該基金平台,許多不肖業者打著知名境外金融機構的名號,但實際上根本沒有獲得任何代理權,而這類基金平台常常又有所謂不可贖回的長期「閉鎖期」,投資大眾在閉鎖期內,只能乖乖依照當初簽訂不受任何保障的契約內文定期繳款,一旦該公司惡意捲款潛逃,投資大眾根本求助無門。其次,販售類似平台的台灣業務員頭銜都掛著等同於國外私人銀行等級的「獨立財務顧問」,卻名實不符,無法利用各種金融產品為客戶做整體產品規劃。

  國內目前金管會核備通過的基金其實已經能滿足投資大眾。以基金平台來說,雖然它擁有穩定報酬、分散風險的特性來吸引投資大眾。

  但是目前在台灣已有同樣優勢的金融產品,例如由一銀投顧引進的北美信託五檔系列基金,利用境外先進的多重經理人的管理制度,不但風險低,報酬率相對穩健,同時通過金管會核備,其實已經可以取代地下保單。投資人在看到報酬率的同時,千萬不可忘記資金的安全性以及販售單位是否經過核可。

  以上內容純供本部落格網友參考,讀者應明瞭其參考性,審慎考量本身之投資風險,使用者若依本資料投資發生損失須自行負責,本部落格對資料內容錯誤、更新延誤不負任何責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89020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