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最近適逢新政府上任一週年,除了馬總統親自舉行國內外記者會,公開說明這一年的政績表現與未來展望之外,內閣各部會亦都紛紛整理出洋洋灑灑的施政績效,宣傳其在金融海嘯逆境中力求「苦民所苦」的成果。其中,財政部的做法是,將去(97)年6月底成立「行政院賦稅改革委員會」(賦改會)所推出的各項改革方案,當做其最主要的政績。賦改會從運作開始即引發不少爭議,在幾位重量級學者委員及民間稅改團體相繼退出後,社會大眾對其專業性與公信力已大打折扣。

 

  如今,財政部仍然以賦改會做為政績的包裝,無非只是因為成立賦改會係馬總統的競選政見,宣揚賦改會的成就,可以提高其政見的落實度。然而,社會輿論在檢視馬政府的稅改政策績效時,針對的不應是賦改會,而是隱藏其後的「本尊」行政院。

 

  依據財政部的說法,賦改會係以「增效率」、「廣稅基」、及「簡稅政」為三大改革重點,預計今年底前完成20項稅制及稅政研究議題,希冀能藉此為台灣開啟經濟新動能,大幅提升台灣的國際競爭力。

 

  截至目前為止,已陸續完成14項研究並提出改革建議,主要包括調降營所稅及綜所稅稅率、調高綜所稅扣除額、調降遺贈稅率並提高免稅額、以及檢討地價稅與房屋稅之減免規定等。表面上看來,賦改會的確提出了不少研究成果,但實際上經由行政院通過落實為修正法案的只有兩個,一為配合促產條例租稅減免落日的所得稅改革,另一則為對有錢人有利的遺贈稅稅率調降。前者是因為有法律銜接的時間壓力,後者則是因為有財團巨富利益的政治考量,因此行政院當然不得不將之列為最優先的改革選項。

 

  仔細檢討賦改會提出的這些改革建議,我們有以下幾點質疑:其一,賦改會訂出的四大改革目標為「促進經濟發展、追求社會公平正義、提升國際競爭力、維護永續環境」,獨未將「政府財政平衡」列入其中。面對政府財政收支惡化、債務餘額不斷攀升的危機,行政院總是依「以財政支援建設,以建設培養財政」的虛妄想法,來規避與延宕問題的真正解決。反正等到國家財政破產時,在位的已不會是現在的決策者,受害的民眾根本無從追究其責任。

 

  其二,雖然賦改會建議採行「稅收中立」原則,利用促產條例減免稅落日所增加的稅收,來調降營所稅與綜所稅稅率,並提高綜所稅的扣除額,但行政院卻決定在促產尚未取消前,便先行調高綜所稅的扣除額,取消促產減免稅的改革成效尚未顯現,但已對國家財政失衡造成雪上加霜的惡果。尤有甚者,賦改會一些可以增加稅收的建議,例如開徵能源稅等,都被排在較後的順序,未來能否通過立法,無人能料。屆時,若是該減的都減了,但該加的卻加不成,對國家財政與稅制的健全將造成難以估計的傷害。

 

  其三,賦改會第一個優先提出去的「取消軍教免稅」建議案,至今還被凍結在行政院,即使在這次財政部對外的稅改政績說明中,亦不曾對之有任何著墨。由此可見,行政院對此案的顧忌與擔心,何其之深。財政部不斷強調調高綜所稅扣除額,可以降低中低所得及薪資所得者的租稅負擔,讓360萬戶家庭享受到減稅的利益。殊不知軍教免稅問題的改革延宕了幾十年,社會上對此課稅不公的不滿早已達到容忍的極限。

 

  何況,賦改會的建議只是延續民進黨政府原提送立法院的修正案而已,在社會甚至包括軍教團體本身對此問題的解決已逐漸形成共識之時,不知行政院還在怕什麼?推動租稅公平,取消軍教免稅是一個重要標竿,行政院刻意隱瞞對此案的立場,不但背離了民意主流,更戕害了稅改追求社會公義目標的達成。

 

  其四,遺贈稅率的調降似乎是行政院最「得意」的稅改力作。一直到現在,行政院還是口口聲聲它能吸引海外資金的回流,且誇大解讀最近一段時間台灣資金回流的現象,刻意模糊與掩飾其政策錯誤的真相。要改善租稅公平,一個做法是加重富人課稅,另一做法則是減輕窮人的稅負。如今,行政院這種先降低遺贈稅稅率,減少富人稅負,再用提高綜所稅扣除額來討好窮人的做法,非但租稅公平無法獲得改善,相反地,政府財政將更陷入岌岌可危之境。

 

  賦改會的運作還剩半年的時間,如果上述這些問題不能有效解決,則我們敢大膽在此預測,此一號稱第3次的稅改,將注定失敗的命運。

 

  以上內容純供本部落格網友參考,讀者應明瞭其參考性,審慎考量本身之投資風險,使用者若依本資料投資發生損失須自行負責,本部落格對資料內容錯誤、更新延誤不負任何責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89020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