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張志榮/台北報導

 

  就像提到職業棒球先閃過的是紐約洋基隊般,提到國際私募基金巨擘,很難不讓人聯想到凱雷,凱雷幾乎就是私募基金代名詞。但外界對凱雷的印象,高達30%的年平均報酬率不會排在前面,來自全世界各地的達官貴人聚集的「凱雷家族」,似乎才是世人焦點所在。

 

  翻開凱雷歷史,從美國前總統老布希、美國前國務卿貝克、美國前國防部長卡路奇、到前英國首相梅傑,皆為權傾一時的政治人物,退位後加入凱雷,當然引發金融圈高度爭議,繞著「利益迴避」打轉。

 

  凱雷不是不知道外界批評聲浪,只是樹大招風,連魯賓斯坦都以「不幸被冠以那樣形象」來回答這個隨時會被提到的問題。

 

  但凱雷之所以成功,在於3位創辦人策略與組織調整的彈性夠大,為改變集團形象,除了不續聘老布希與梅傑為資深顧問外,更將獵才對象轉向優秀企業人士,先找來前IBM董事長葛斯納擔任凱雷董事長,並陸續聘請包括前美國證交會主席李維特、前美國銀行財務長漢斯、前時代雜誌總編輯皮爾斯汀等人,名氣依舊,但平息外界對凱雷「專業度」的質疑。

 

  事實上,凱雷投資成績不俗,部份是因為團隊中有很多人擁有財務與營運管理經驗,高達650個投資專才比其他私募基金業者還要多,其中很多都有CEOCFO經歷,能幫助凱雷降低投資風險、爭取較高的投資回報率。

 

  凱雷在2000年之後的投資績效還能年年維持在30%以上報酬率的最重要原因,在於嗅對趨勢,緊抓住以中國為首的亞洲經濟快速成長浪潮,搭配降低融資槓桿係數、增加少數股權買下比重的策略奏效,凱雷大幅降低這波次貸風暴衝擊,看好凱雷的投資績效,中東阿布達比政府去年9月更以13.5億美元取得購凱雷7.5%股權。

 

  今年以來,凱雷並沒有因為次貸問題而放緩投資腳步,包含法國電信NumericableCompletel、美國麥迪森大街650號、加拿大全球最大專業採礦解決方案供應商Gemcom Software、日本液晶顯示器玻璃基板製造商NHTechno Glass、並與中國山東省簽訂投資及貿易合作備忘錄等,都是大型投資案。

 

  凱雷5月更以25.4億美元收購博思艾倫諮詢公司,是美國今年以來最大投資案。凱雷在全球金融史已寫下新頁,接下來又能創造多少驚奇,全球投資人都在觀察。

 

  以上內容純供本部落格網友參考,讀者應明瞭其參考性,審慎考量本身之投資風險,使用者若依本資料投資發生損失須自行負責,本部落格對資料內容錯誤、更新延誤不負任何責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89020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