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煌/台北報導
銀行的集合管理帳戶,就是銀行發行的私募基金,具有三大特色,一、資訊不須公開呈現,主要對投資客戶負責,二、不必和同業拚績效,三、不必搶排名前後。
一位銀行主管說,這項商品追求絕對報酬,操作團隊可以抓緊趨勢、長期布局,賺取穩定財。
銀行主管指出,投信投顧的基金,各項資訊都是公開的,每天,基金公司主管到基金經理人緊盯著績效、排名,每一個月、每一季、每半年、每一年都在比。
為了績效突出、名列前茅,基金經理人壓力很大,各種出奇致勝的操作策略,通通出手,在下跌的環境下,只要比別的基金跌得少,就能勝出。
銀行版的基金屬性不一樣,沒有同業比較的壓力,也沒有爭前後排名的負擔。
一位負責集合管理帳戶業務的銀行主管說,反正,最重要的就是對客戶負責,在投資布局上,是否有按照對客戶的承諾,做好風險控管,追求到預計的報酬。
為客戶賺到承諾的報酬,是最重要的任務,不用去跟其它銀行的商品比較,連同一家銀行、不同一檔的銀行版基金,都不必比,因為基礎不同,所設立的目標、投資的標的,本來就不一樣。
銀行版基金的操作相對走穩健路線,依據屬性不同,目前,積極型的集合管理帳戶商品,一年的報酬率有十二%、十五%就很亮眼,下檔風險也相對較低、波動較小。
至於投信投顧基金當中,有些股票型/基金的屬性很積極,處在多頭行情中,可能一年下來,淨值大漲三十%、五十%,這一點是集合管理帳戶無法企及之處。
投資費用低利息要課稅銀行版基金和一般版基金,對投資人而言,有何不同?銀行主管說,投資人買銀行版基金,所要負擔的費用相對低○.五到一個百分點,甚至低更多。
倒是,投資人投入集合管理帳戶的錢,其中,放在存款的資金、所產生的利息收入,必須和其它存款利息合計,一年超過二十七萬元台幣,要併入綜合所得課稅。
負責這項商品的銀行主管說,投資人申購一般版基金,每一年須要負擔○.五%到一%的保管費,銀行版基金卻沒有這筆費用,另外,銀行版基金去投資基金,手續費議價能力強,費用相對較低。
一般客戶買基金,手續費要一%、二%,銀行集合管理帳戶去買基金,費用大打折,總可以省個○.五、○.七個百分點,這些省下來的費用,都會反應在淨值上頭。
倒是,集合管理帳戶裡頭的存款流動部位,所孳生的利息錢,必須併入投資人的利息所得當中,和客戶的台幣存款、外幣存款利息,一併計算,超過二十七萬台幣的部分,必須併入綜合所得計稅。
以上內容純供本部落格網友參考,讀者應明瞭其參考性,審慎考量本身之投資風險,使用者若依本資料投資發生損失須自行負責,本部落格對資料內容錯誤、更新延誤不負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