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 盧麗玉/台北報導

 

  央行自去年連續降息,信用卡循環利息因而成為市場箭靶,立院順應民眾的心聲,準備修法調降利率上限由20%下調至15%,銀行業者苦不堪言,呼籲應採取利率自由化。國際信用卡分析諮詢公司董事總經理Stan Myers表示,相較於亞洲各國,台灣信用卡循環利率偏低,且從銀行營運成本來看,利率不應有所設限,否則將會造成政府、民眾和銀行業者三輸局面。

 

  目前,全世界各國因應各自市場特性均制訂不同的利率水準,Myers認為,台灣在亞洲國家中,利率水準並無偏高。從信用卡營運成本結構來看,15%幾乎無利可圖,利率訂價應要能足夠反映成本。信用卡的成本主要包括營運成本(包含人力成本、卡友優惠及權益、客服、行銷宣傳及催收等)、資金成本及信用卡壞帳率三部分,其中,資金成本僅占成本訂價約九分之一,而營運成本以及信用成本才是最主要的成本。

 

  再從經濟規模來看,台灣市場僅2300萬人,卻有39家銀行爭奪這塊市場,過度競爭的結果,難以支撐高營運成本,尤其台灣提供持卡人許多其他國家沒有的權益,如不收年費的習慣,在全世界中是相當罕見的。從經濟規模層面來看,美國有少數銀行的信用卡循環利息可以低至10%,主要是因美國市場夠大,可達到經濟規模,而且他們的信用卡產品只提供基本權益,相較之下,台灣個別銀行業者的規模則不夠大。Myers表示,即使國內極少數的信用卡業者有賺錢,但相較於全球其他各國,成本仍相對偏高。一旦再將利率上限調降至15%,銀行業者恐怕將會做賠本生意,一旦虧損,所有信用卡的福利或服務品質將大幅下降。

 

  Myers主張,利率與風險連結度高,優質客戶給予低利率,高違約風險應給予高利率,一旦設定上限,銀行考量授信風險而拒絕貸予高風險客戶,這些高風險客戶可能轉而向非法借貸機構求助。此外,銀行可能縮減信用卡權益,使信用評等佳的客戶也因此無法享受信用卡的好處與便利,更甚會導致銀行無法獲利而倒閉,造成更大的社會問題,恐怕致使政府、消費者和銀行業者三輸的局面。尤其面對全球金融海嘯,政府應讓利率回歸市場機制運作,並確保銀行體系穩定健全,才能支撐整體的經濟復甦。

 

  另外,調降信用卡利率上限對外資金融機構而言,會重新考慮法律變動造成經營環境之不確定性,且國際信用評等公司亦可能因此調降台灣之銀行信用評等,增加銀行籌資之困難及資金成本,不利銀行業務發展。

 

  以上內容純供本部落格網友參考,讀者應明瞭其參考性,審慎考量本身之投資風險,使用者若依本資料投資發生損失須自行負責,本部落格對資料內容錯誤、更新延誤不負任何責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89020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