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去(2008)年的一場歷史性次貸金融風暴,不僅讓許多誤踩雷曼兄弟結構債的投資人血本無歸,更是許多銀行與保險公司心中說不出的痛。不過意外的是,這場風暴也悄悄的讓國內保險市場生態出現前所未有的大震盪。

 

  過去,450年來保險市場主力一向是保險業務員通路,去年反而是銀行以掌握存戶名單的既有優勢,與「高於銀行定存」的行銷戰略異軍突起,一舉攻下近5成市場占率,銀行一舉躍居保險公司最重要的銷售通路。

 

  據了解,以國內銀行保險發展現況來看,目前國內銀行不論規模大小,為推展保險業務,幾乎都成立有保險代理人/經紀人公司,也各自與壽險公司有不同型態的合作方式,至於具有金控背景的銀行、壽險公司,則會以交叉行銷方式進行資源整合。

 

  而若從壽險公司角度來看,4大類型合作模式中,以金控型態創造出來的績效最大。且無論何種經營方式,各大銀行在保險業務這一塊,已擁有自己的一片天。

 

  以2008年全體壽險業的8,552億元的新契約保費收入為例,銀行通路貢獻4,089億元,約占48%。其中,屬金控型態的國泰與富邦人壽,其來自銀行通路的保費收入合計有1,730億元,單這兩家公司業績就占全部銀行通路業績的42.3%。

 

  換句話說,去年一年全體壽險公司來自銀行通路的保費收入,每10元就有超過4元落入國泰與富邦的口袋。當然,國泰金控旗下的國泰世華銀行與富邦金控旗下的台北富邦銀行,其遍及全台的數百家分行的功勞絕對功不可沒。

 

  日前在現代保險教育事務基金會主辦一場「我國銀行保險的發展前景」圓桌論壇中,包括第一英傑華人壽副總經理譚淑卿、台新保代副總經理安郁立、法國巴黎人壽資深副總經理鄭祥琨、富邦人壽副總經理陳世岳等人都表示,諸如房貸壽險、車貸保險、基金型保險商品或保證收益型變額年金等,都是銀行通路未來可以大力發展的商品。

 

  保險局副組長林耀東則指出,就主管機關立場,最關心的是銷售端有沒有讓消費者充分了解所購買的保險商品內容,以確保保戶權益。

 

  林耀東強調,銀行賣的不只是商品,「還有信任關係」,因此,除了不能將想存款的民眾「誤導到買保險」,更要留意所銷售保險是否真的符合客戶需求。

 

  以上內容純供本部落格網友參考,讀者應明瞭其參考性,審慎考量本身之投資風險,使用者若依本資料投資發生損失須自行負責,本部落格對資料內容錯誤、更新延誤不負任何責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89020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