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 吳偉臺

 

  由於美國次級房貸風暴延燒,金融海嘯迅速席捲全球。部分外資壽險業者基於全球金融情勢與集團營運考量,已確定讓售在台業務,市場上盛傳仍有多家外資壽險業者有意處分在台業務。很多人都將上述外資壽險業者處分在台業務,歸咎於利差損、歐洲已實施之IFRS4第一階段會計制度以及外資集團按當地法令須提撥鉅額責任準備金制度導致集團營運的財務壓力。更有甚者,連目前尚未實施的40號公報也被視為元兇之一。

 

  惟放眼經濟景況相似的亞洲鄰近國家,這一波外資壽險業者撤退潮又似乎僅「獨厚」在台灣的據點,似不僅止於前開因素的影響。筆者擬就服務金融產業客戶多年的經驗,提出目前壽險業者經營困境,分述如下:有別於一般銀行或證券等金融機構,壽險業者更具有「高度負債管理」之經營特性;此係因壽險業者對保戶提供長年期的承諾(保單預定利率),故壽險公司現在所賺取的收入,乃未來承諾保戶的「負債」。因此如何積極管理「負債」,即為壽險業者首要課題。

 

  然由於市場競爭激烈,業者多用「高預定利率保單」作為主力商品以提高市佔率。惟銷售此類商品雖可使壽險公司短期內獲得大量資金挹注,卻造成壽險公司提存準備金的包袱過於龐大,無形中增加壽險業者之經營風險,此其一。

 

  再者,由於國內利率長期處於低檔,使得壽險業者處於利差損的不利經營環境之下,而資金運用的投資報酬率偏低,更無法完全彌補因為利差損所帶來的經營壓力。

 

  況且,在金融海嘯的衝擊下,目前國內壽險業者投資部位多呈虧損狀態,也讓壽險業者資金運用變得更為保守。而在利差損的經營環境再加上投資策略缺乏長遠規劃,造成投資報酬效益不彰,亦為壽險業目前所處的困境,此其二。

 

  最後,因投資部位的價值減損,相對造成壽險業者淨值降低,更使自有資本受到侵蝕,讓壽險業者風險基礎資本額比率過低,而無法達到監理機關最低風險資本要求,必須透過增資來強化資本。不過,在市場上充斥「現金為王」的氛圍,增資不易使資金無法迅速到位,壽險業者的資本不足危機正悄悄蔓延,此其三。

 

  事實上,除了前開各點外,整體經濟情勢不佳,景氣低迷及民眾消費意願低落等外在環境的影響,亦為目前壽險業者的經營困難的主要因素。

 

  惟考量壽險業的經營價值係用以彌補社會保險之不足,兼具降低社會成本與安定社會的無形力量,因此,如何協助、引導壽險業者的正面發展實為業者與主管機關應重視的要務之一。

 

(本文作者吳偉臺為資誠會計師事務所金融服務業召集人)

 

  以上內容純供本部落格網友參考,讀者應明瞭其參考性,審慎考量本身之投資風險,使用者若依本資料投資發生損失須自行負責,本部落格對資料內容錯誤、更新延誤不負任何責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89020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