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林志昊/台北報導

 

  就在科技股表現明顯回溫時,國人今年對科技相關基金的投資也要特別留意。基金業者指出,在通膨與匯率的雙重影響下,今年投資科技型基金,必須要以美國大型科技基金為主、全球科技基金為輔;至於台灣或亞洲的科技基金,最好等年底,甚至是明年才能當布局主力。

 

  其實,儘管過去一周以來,全球股市的表現都相當滯悶,但在美股當中,漲幅最大的前10名,都還是大型科技股。譬如蘋果電腦在近3個月就上漲48.85%,其他像易利信、朗訊、亞馬遜或GOOGLE等電訊或網路股,漲幅也高達20%以上。

 

  不過,亞洲科技股的表現,就不如美國大型科技股要來得亮眼了。

 

  根據理柏資訊統計,在美國科技基金、全球科技基金、亞太科技基金與台灣科技基金這4大類別中,近1個月要以美國大型科技基金平均5.21%的績效最佳;其次是全球科技基金的3.91%,再其次是亞太科技型基金的0.75%,最後則是台灣科技型基金的負報酬。

 

  其實,不只是最近1個月,即使將時間拉長到最近3個月,也可發現唯有美國大型股基金平均11.77%的績效為最高。

 

  富蘭克林坦伯頓科技基金經理人史肯達利表示,除了半導體產業正處於一個強健的產業循環外,行動電話科技、網路流量的成長,以及能讓使用者創造和儲存影片的網路技術等的成熟,都有利於通訊、網路設備與服務廠商的股價。

 

  法人指出,在上游原物料價格上漲的情況下,以代工為主的亞洲科技股,毛利明顯受到壓縮;所以就整個產業鏈來看,今年的科技股投資,只有上游毛利較高的大型科技股,才有較明顯的獲利,至於亞洲的科技股,可能真要等年底了。

 

  群益創新科技基金經理人許家豪表示,跟美國相比,今年台灣電子類股表現相對弱勢,所以台灣科技類股最大的優勢,就在投資價值。

 

  因此若與全球科技基金相比,建議投資人不妨可採「逢低分批投資」台股科技型基金的方式,並且耐心等待。

 

  以上內容純供本部落格網友參考,讀者應明瞭其參考性,審慎考量本身之投資風險,使用者若依本資料投資發生損失須自行負責,本部落格對資料內容錯誤、更新延誤不負任何責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8902020 的頭像
    a8902020

    北極熊基金(吾乃烤杯熊是也!!)~~

    a89020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