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林志昊/台北報導

 

  當中國的外匯存底達17千億美元時,對全球金融到底有何影響?法人指出,儘管市場有人擔心過多的熱錢會增加中國、乃至整個亞洲金融市場的風險,但在中國擴大內需與採購能力的情況下,環太平洋的亞洲股市與原物料類股,將是未來最大的受益者。

 

  從數字上來看,許多亞洲股市已經跌破了半年線,中國股市更在低檔徘徊;但國際熱錢依然源源不絕進入中國。

 

  專家對此表示,目前在中國的熱錢,已超出97年亞洲金融風暴時整個東亞所能承受的規模;若不及時進行調整,中國的經濟危機有可能會在3年內爆發。

 

  不過,法人對此觀點多不表認同。除了中國早已看清國際熱錢進入中國的「目的」之外,另外也早已採取步驟對抗國際熱錢,除了壓抑出口產業外,擴大內需與對外採購,更是對抗外資炒作的有效手段。

 

  玉京財經執行長汪潔民表示,像印度與俄羅斯兩國,現在對美國的貿易依存度已降到5%以下,但對中國的貿易依存度卻來到15%;且在人民幣升值的趨勢下,中國已擴大了對外國的採購,這也是消費電子與原物料類股在今年表現較佳的原因。

 

  另一方面,除了發展內需外,在金融手段上,中國也會在未來擴大QDII的規模以利資金匯出。換句話說,像香港、台灣、韓國、美國、甚至是日本等幾個基本面佳,且中國也相對熟悉的環太平洋股市,在未來都有可能受惠。

 

  普羅財經總經理黃賢楨表示,中國未來如果擴大資金流出,最大的受惠者就在亞洲與原物料市場,一來是許多中資股都有在亞洲股市掛牌,二來是中國自身對原物料的需求擴大,自然會加速對原物料的採購力道。

 

  換言之,只要中國主要的資金部位還沒匯出,要說這些市場已經出現泡沫或空頭,未免言之過早。

 

  總之,儘管現在人民幣淹腳目,但在中國有意引導資金流出的結構下,國人對亞洲與原物料題材,還是以長線分批的布局方式投資為宜。

 

  以上內容純供本部落格網友參考,讀者應明瞭其參考性,審慎考量本身之投資風險,使用者若依本資料投資發生損失須自行負責,本部落格對資料內容錯誤、更新延誤不負任何責任

 

 

  以上內容純供本部落格網友參考,讀者應明瞭其參考性,審慎考量本身之投資風險,使用者若依本資料投資發生損失須自行負責,本部落格對資料內容錯誤、更新延誤不負任何責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89020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