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的投資報酬率要看基金的操作績效,這是選擇基金投資時的重要參考依據。但比較基金績效時應注意不要落入績效的陷阱,風險更是不能忽略的因素。


第一節 評估績效的三個方向


評估基金績效有以下三個基本的角度:


● 淨值成長率


選定特定期間(一個月或一季、一年等),比較一、同類型基金自期初至期未的淨值漲跌幅;或是二、針對股票型基金,以股價指數某一段上升(或下跌)波段為基礎,比較同類型基金在這段行情過程中的淨值漲跌幅。 第二種方式比較能突顯基金經理人的功力,如果某個基金在指數上揚時,淨值漲幅均能超過同類型基金及指數,反之在指數下跌時,淨值跌幅又低於同類型基金及指數,那麼基金經理人對於波段行情的掌握及選股方向必有獨到之處。


● 平均報酬率


有些基金在特定期間或某段行情中的表現也許不出色,卻有長期穩定的報酬率。評估長期績效,可以選定較長的時間(三年、五年),算出基金在此期間的總報酬率(包括淨值成長及歷年配息),再以複利的觀念,推算出其平均年酬率約為二0%。 計算基金的平均報酬率,有助於將基金與其他替代性投資工具(銀行定存、債券、甚至績優股票)的獲利性作比較,對偏好長期投資的人而言,特別具有參考價值。


● 單位風險報酬率


所有投資工具都有風險,而且報酬率與風險程度往往成正比。因此,單是以 淨值成長率或平均報酬率來評估基金續效並非絕對公平。 針對此一缺點,必須將基金的淨值波動程度量化,「標準差」是最常用的指標。基金「標準差」是根據每日實際淨值與平均淨值的差價累計計算而來,「標準差」越大,表示基金淨值波動程度越大,風險也越高。以人工方式計算標準差頗為繁複,但一般多功能的計算機,或是時下頗為普及的電腦軟體,都有現成指令可自動計算。


第二節 不同期間的基金績效有不同解讀


基金績效是基金某一段期間的淨值成長率,計算方式是期末基金淨值減去前一期期末淨值所得的差額,再除以上期期末淨值。例如某支基金1/31淨值為13元,到2/28淨值為15元,則(15-13)÷13=0.1538,單月報酬率為15.38%。


每個期間的基金績效重要性不同。


一個月、三個月的績效因為時間很短,通常很難據以評斷基金經理人的能力,主要用來檢查短期內有無重大異常狀況。基金過去6個月的績效雖然不太長,但可以作為開始評估重要期間的起始。基金過去一年的績效,則是相當重要的評估期間。 而過去二年的績效則是為衡量基金經營團隊能力非常重要的評估期間。過去三年績效則是國際上基金評比最重要的一個評估期間,國際基金評鑑機構進行基金評比時,通常都會選擇成立滿三年的基金才予以評比。


基金過去五年的績效。在國際上也是重要評估期間,不過國內因投信業人員流動率大,五年績效常是許多基金公司經理團隊共同創造出來的,較不易解讀。十年則是非常長期的績效記錄,適合評斷一直沒有換基金經理人的基金。


第三節 如何比較基金績效


評估了單一基金的績效後,還應和其他基金比一比,選出最適合的投資標的。比較績效時應注意下列事項 


● 不要以偏概全


有些基金公司會刻意挑選某一、兩段基金表現最好的時期為例,大肆宣傳該 基金操作績效優良,投資人最好蒐集這些基金更為長期的淨值變化資料做為佐證,以免遭誤導。


● 不要忽略「起跑點」的差異


同類型的基金,因成立時間、正式進場操作時間不同,淨值高低,自然有別。 在指數低檔區成立、進場的基金,較在指數高檔區才成立、進場的基金,先天上佔有優勢,前者淨值通常高於後者,但並不能所言前者的績效優於後者,我們舉一個例子(各數據均為假設資料):


 某甲基金的淨值高於乙基金,但假設從與指數比較來說,如果有「打敗指數」的情況,甲基金自進場以來的淨值漲幅落後指數漲幅約10.4%;而乙基金進場後,指數雖一路盤跌,但乙基金的淨備直卻較指數少跌了一0.五六%,因此我們不能說乙基金表現不如甲基金。


● 不要忘記「除息」因素


基金和股票一樣,在配息(收益分配)基準日,「息值」必須從淨值中扣除。 因此在計算基金淨值成長率時,必須把除息的因素還原回去。


● 避免「跨類」比較


同類型的基金才能放在一起比較績效,股票基金與債券基金的主要投資標的不同,混合在一起評斷績效並不公平。


● 歷史未必重演


所有基金的公開說明書或投資說明書上都會附帶一段警語:「經理公司以往之 經營績效不代表未來之表現,亦不保證基金之最低收益」,因此基金的歷史續效適合作為投資的「參考」而非「依據」。 


第四節 衡量風險的指標


某個期間績效好的基金未必適合每一人,關鍵就在風險的高低。通常高報酬必然伴隨著高風險。投資人比較績效時不應忽略了風險因素。風險高低該如何衡量呢?貝他係數(Beta)、波動值(Volatility)、夏普指數(Sharpe)是較常用的評估方式,前兩種數值越大,代表風險越高,夏普指數越大,則代表風險承擔得越值得。


貝他係數是用來衡量單一股票或者基金與參考指標間的相對變化關係。舉例來說,某檔基金的貝他係數是1,就是指這檔基金淨值變動的比例等於大盤變動的比例,當大盤上漲10%時,這檔基金會上漲10%;反之,當大盤下跌10%時,這檔基金也會下跌10%。


貝他係數越大,代表基金淨值變動相對於大盤越大。再舉一個例子來說,某檔基金的貝他係數是1.5,就是指這檔基金淨值變動的比例是大盤變動的比例1.5倍,當大盤上漲10%時,這檔基金會上漲15%;反之,當大盤下跌10%時,這檔基金會下跌15%。也就是說,基金淨值的變動幅度非常大,而變動幅度越大的基金,就是風險越高的基金。


相反的,貝他係數低於1的基金,代表淨值變動的程度比大盤還小,淨值是穩定而緩慢的跟隨大盤變動,代表基金操作較為保守穩定。


什麼是波動值呢?學過統計的朋友可能對他另外一個名詞更熟悉一些,就是價格變動的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波動值是一檔投資工具可能的變動程度。波動值越大,這種投資工具未來價格變動的程度越大。


例如一年期標準差是30%的基金,代表這支基金淨值在一年內可能上漲30%,但也可能下跌30%。以下表的國內股市為例,過去18年來,平均每年的報酬率是15%,但是波動值卻高達50.34%。這就是說,國內股市的預期報酬率雖然是15%,但是動輒上下50%的變動都是很正常的,可能會有暴利,但也可能虧損。而看到定存,雖然年平均報酬率只有7.7%,但是非常穩定,波動的幅度極低,風險極小。


因此,若兩個基金的報酬率相同,投資人理當選擇標準差較低的基金;反之若標準差相同,則選擇報酬率較高的基金。但實務上並無法採取如此截然的二分法。您可運用所謂「單位風險報酬率」(即將報酬率除以標準差;衡量投資人每承擔一單位的風險,可以得多少的報酬)的概念。


舉例來說,在某段期間內,甲基金的報酬率為三0%,標準差為一五%;乙基金的報酬率為二五%,標準差為一0%(即甲基金報酬優於乙基金,但風險也大於乙),則甲、乙基金的「單位風險報酬率」分別為二與二點五。換言之,經過風險因素(標準差)調整之後,乙基金的表現反而及於甲基金。


至於夏普指數則是一個經過風險調整後之績效指標。夏普指數代表投資人每多承擔一分風險,可以拿到幾分的超額報酬;若為正值,代表基金報酬率高過波動風險;若為負值,代表基金操作風險大過於報酬率。夏普指數越高的基金,代表承擔每一分風險越值得。


高風險的投資可能在一年內獲利數倍,也可能在第二年回到原點。一般來說,報酬率愈高的投資工具,變數越多,價格起伏也越大。


報酬率越高的投資工具通常風險也越高;而風險較低的投資工具投資報酬率也較低。股票的風險就遠高於債券及現金定存,但是股票也提供較高的報酬率。


第五節  運用基金評鑑選擇標的


國內對於海外基金績效評比多以標準普爾(Standard & Poor)的資料為主,旗下Micropal基金評比系統除了提供常見的報酬率比較之外,還有根據績效排名給予的星號評級和個別基金評級。善用基金評鑑資料可以幫助投資人篩選投資標的,不過,投資人在運用此工具之前宜先行了解基金評級的真實內涵,以免誤用。


首先,Micropal星號評等只評鑑成立期間超過三年的基金,而且同類型的基金支數必須有五支以上才給予評鑑。星號多寡乃按基金過去績效經過風險調整後作排名,在同類型基金中排名前10%的即給予五顆星的最高榮譽,排名位於前11-30%的基金則獲四顆星評級,以此類推。


所以如果某支基金沒有星號,並非該基金績效不佳,可能的原因是該基金歷史過短,或者同類型基金過少而無法給予評等,只要合乎評鑑標準,即使績效表現不如同類型基金(風險調整後報酬率落於同類型基金的後25%)也會得到一顆星的評等。


不過,投資人宜認知星號評等的侷限,該評級根據基金過去的操作績效和波動值作排名,而過去之績效不保證未來的獲利,除此之外,一支基金好壞與否還有許多需要考量之處,包括基金管理公司的背景、投資風格、投資組合的集中度、平衡性和換股頻率等。


針對於此,標準普爾另有一個基金研究評級(Fund Research Rating),首先,獲選基金經風險修正後的報酬率必須名列同類型基金的前20%,然後標準普爾基金評鑑會與獲選公司進行深入訪談,綜括考慮質與量的因素後才決定頒授的基金評級,最績優的基金獲得AAA的評級。評級完成後,標準普爾每季會監察獲評級之基金,然後每年做一次大型回顧,這也是投資人另一個選擇基金的參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89020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