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 陳欣文/台北報導
根據過去經驗顯示,美國和台灣失業率攀高之際,往往伴隨股市低點浮現。法人表示,失業率屬於落後指標,等到失業率降低通常企業也多開始獲利,股市飆漲時期可能已經過去,因此建議此時可加碼風險性資產,以股票或是股票基金介入。
國內失業人數再創歷史新高,但從主計處的數據顯示,自1980年後失業率首度逾5%出現在2000年科技泡沫的時候,在這段超過2年的期間,僅有3個月的失業率低於5%,但台股的低點卻出現在2001年的9月份,也就是失業率首度突破5%後的下1個月。
若從失業率破5%以後開始投資台股,6個月後的報酬率高達26.3%,且1年後、2年後的報酬率亦皆為正值。
群益投信強調,目前市場仍處於低利率環境下,未來資金會相當充沛,屆時在風險較低的商品收益率都極低的情況下,市場資金會重新尋找投資標的,潛在的資金動能有利推動股市反彈。因此現在是介入台股基金的好時點。
雖然行政院主計處公布的失業率相當嚇人,但做為經濟學上的落後指標,當失業率到達高峰,象徵的卻是景氣落底。保誠質量精選組合基金經理人蕭世昀表示,在失業率到達高峰時進場布局風險性資產,就相當於在景氣對策信號出現「藍燈」時布局股票的道理一樣,對長線投資人而言,不妨可以多加參考。
另外,若以美股來看,凱基投信全球五色商機組合基金經理人徐靜霞指出,過去最好的投資年份分別為1974、1982、1987、1990和2002,共通點都是歷經景氣痛苦的下滑,失業率的攀升,但是投資的絕佳機會也同時出現。
且若從ISM(製造業指數)來看,通常低於40表示經濟狀況很差,目前來到35.8,也是罕見的情況,而根據過去經驗,若在低於40以下進場美股,持有1年之後,報酬率從未出現過負報酬,且平均有5~38%不等的漲幅。
群益投信也指出,自1953年以來,美國共出現9次非農就業人口單月減少超過30萬人,而當此數據公布時,往往伴隨股市低點的浮現。
以上內容純供本部落格網友參考,讀者應明瞭其參考性,審慎考量本身之投資風險,使用者若依本資料投資發生損失須自行負責,本部落格對資料內容錯誤、更新延誤不負任何責任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