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看好全球基礎產業包括乾淨能源概念未來的發展,尤其看好亞太區太陽能和風力發電的發展潛力,認為在盈餘成長和全球的綠能趨勢下,其本益比將會持續被推升,盈餘成長動能今年也平均上看45%。看好的亞太區個股首選包括常州天合光能(Trina Solar)、印度風電製造商蘇司蘭Suzlon、南韓公司Taewoong和中國光大(China Everbright)等個股。

  除了都市化,摩根士丹利還點出綠能產業的基礎建設,也將是未來的投資重點,預估全球綠能產業的營收將可從現在的每年700億美元,提高到2020年的5,000億美元,到2030年則可達到1兆美元,主要是來自經濟增長和政府的資助,加上科技發展可以使得綠能產業的成本降低,與高油價相比愈來愈有競爭力。

  綠能產業包括太陽能、風力發電和其他如生質燃料等,摩根士丹利認為,太陽能產業的長期未來成長較有保障,不過回報率比風力發電低,加上今年下半年矽晶原料缺貨的情況將得以舒緩,使太陽能產業又會變得較為零散,報酬率也相對降低。

  摩根士丹利較看好風力發電,認為其成本效益較高,比起其他綠能更具備商業價值,整體產業開發已經脫離試驗階段,未來新風險增加的機率降低,不過也同時面臨產出維持定量和急需新產品的問題。

  至於生質燃料,摩根士丹利認為成本效益較小,其他包括燃料電池和地熱發電等雖然未來成長可期,但是以亞洲的發展來說,現在要投資仍算太早。

  在投資建議上,摩根士丹利建議投資人可以選擇資產穩健、科技領先、成本優勢,還有與原料供應以及客戶關係良好的公司,亞洲區的首選包括常州天合光能(Trina Solar)、印度風電製造商蘇司蘭Suzlon、南韓公司Taewoong和中國光大(China Everbright)。

  摩根士丹利表示,亞太能源概念股不但價值吸引人、同時具備成長動能,在該券商有追蹤的亞太區能源概念股中,目前的平均本益比為23倍左右,且本益比也從去年初的20倍增加至23倍,並預期整體產業今年還可望有45%的盈餘成長動能,認為投資人將會給這個產業更多的溢價。

  以上內容純供本部落格網友參考,讀者應明瞭其參考性,審慎考量本身之投資風險,使用者若依本資料投資發生損失須自行負責,本部落格對資料內容錯誤、更新延誤不負任何責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89020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