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梁世煌/台北報導〕

  國人的金融知識水平足夠嗎?金管會昨天公布「國民金融知識水準實地調查」結果,根據九大指標發現台灣民眾的金融知識成績只有53.87分,而且調查中有關「行為構面」(指身體力行)得分還遠低於「知識構面」(指知道的事)的得分,凸顯民眾在投資理財上「知易行難」的盲點,值得投資人加以注意。

  金管會此次是委託台灣金融研訓院進行全國第一次大規模的國民金融知識水準實地調查,以金錢管理、儲蓄、信用管理、理財規劃、保險與風險預防、貸款管理、退休金規劃、投資管理及金融資訊等九大指標,來檢驗國人對於金融相關知識到底知道多少。

  金管會副主委張秀蓮表示,根據此次調查結果,可以發現受到雙卡風暴衝擊的影響,國人對於貸款管理及信用管理的知識水平提高不少,兩者分別以77.4871.90的分數分居九大指標的前兩名,第三名則是保險與風險預防,分數為63.97,至於金錢管理、儲蓄、退休規劃、投資管理僅在4153分之間,最低的則是金融資訊及理財規劃,分別只有34.7937.33,顯示民眾在這兩方面最需要再加強教育。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九大指標中,每項指標還分為「行為構面」與「知識構面」兩項分數,用以檢視受訪民眾在「知道」與「身體力行」上是否呈現一致的表現。

  結果發現差異最大的是保險與風險預防指標,行為與知識的分數相差高達20分以上,其他包括金錢管理、信用管理、投資管理等指標也都是行為分數明顯低於知識分數,顯示不少民眾知道的金融知識(如不追高殺低、風險分攤等)其實不少,但真正會身體力行的卻不多。

  另外,調查中還發現金融知識最高的族群為「有工作且已婚」者,最低者為「高齡人口」。若從年齡分布來看,則以60歲以上高齡人口金融知識最低,3039歲的受訪者金融知識水準最高。

  金管會表示,本次調查是依據台灣人口結構比例分層隨機抽樣,調查對象為台灣地區15歲以上的民眾,樣本數量達3,000份,未來將每隔二至三年重新調查一次,以作為政府落實金融教育政策的參考。

  以上內容純供本部落格網友參考,讀者應明瞭其參考性,審慎考量本身之投資風險,使用者若依本資料投資發生損失須自行負責,本部落格對資料內容錯誤、更新延誤不負任何責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89020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