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昊

  「我已經有了美林世界礦業基金,還需要再買新能源基金嗎?」「全球資源基金與關鍵資源基金,差別到底在哪裡?」「氣候變遷跟抗暖化基金,與綠能是不是同樣的東西?」這是最近基金網站上討論最熱烈的主題。

  一方面代表著資源型基金相當熱門,但另一方面也暗示著,在共同概念的包裝下,這一類基金雖然當紅,投資人卻也面臨著不知如何選擇的困境。

  仍是今年當紅產品不管是憑著過去優異的報酬表現,還是受惠於新興市場的需求持續,原物料與資源相關的基金,依然是國內投信業者在二○○八年爭相發型的產品。

   根據統計,到目前為止,若連同追加募集的基金,今年國內至少有十一檔相關基金將計畫募集;若再加上之前既有境內外相關基金,光是台灣,資源型的基金就有近四十檔可供民眾選擇。

  業者均以中性字眼包裝但問題在於,不管是基本金屬、貴金屬、農產品、原物料、能源還是替代能源,基金業者幾乎都是以「新資源」、「新能源」、「全球資源」或「關鍵資源」等中性字眼包裝。

  然而,上述幾項產業,不但彼此間的差異相當大,就連報酬表現也是不一;更重要的,影響這些產業循環的變數也不一樣。

  無論是金價、油價、還是農產品價格,過去一周已紛紛創下新高,儘管市場上還有人預估,油價在今年可能站上每桶兩百美元,但萬一真發生這種事,對全球經濟到底是好是壞?假若全球經濟因為油價過高而受傷,在這種情況下,能源股的走勢還能因此持續嗎?此外,在美國景氣趨緩,甚至有可能面臨衰退風險的情況下,即使有新興市場的需求支撐,但是原物料題材的表現,還會像過去那樣優異嗎?而且,在全球信貸緊縮,以及次級房貸風暴疑慮尚未舒緩的情況下,標的多集中在歐、美市場的替代能源類股,在今年的表現是否值得期待?本期財富總體檢就是要替國人替這些產業與投資商品把把脈,或許新興市場仍是今年最值得投資的題材,但全球金融的波動性風險,在今年也是相對增加。

  這些資源型的基金,預計還有多少預期報酬?不同基金之間到底該如何搭配?除了基金以外,國人還有哪些投資管道?其實,投資並不難,國人只要在投資之前多做功課,相信這些資源型基金,不但可以讓投資人買得安心,更可以賺得開心!

  以上內容純供本部落格網友參考,讀者應明瞭其參考性,審慎考量本身之投資風險,使用者若依本資料投資發生損失須自行負責,本部落格對資料內容錯誤、更新延誤不負任何責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89020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