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的陳元良(化名),退伍之後結婚、生子,買了一間安身立命的房子,並費心地培養一對子女陸續大學畢業,即將卸下人生重擔,他準備和攜手25年的太太,開始規劃退休生活。

 

  陳元良和太太列出夢想清單:出國旅遊、買一塊農地、搬到鄉下過田園生活、學陶藝、習畫、當志工……,希望能怡然自得地享受快樂的退休人生。

 

退休,必須正視的現實:

 

退休理財是單行道,沒有機會重來要謹慎因應

 

  如果找不到合適的伴侶或者沒錢,你可以選擇不結婚;如果經濟基礎不足,可以不生小孩;如果沒有錢,可以不買房子、不出國旅遊……;或者等到有錢再結婚、生小孩、置產或換屋,畢竟人生是一條多元選擇的道路,你可以依照自己的意願或能力,決定你的人生選項。

 

  唯獨退休這件事,在人生道路上是必然的結果,而且是一條單行道,沒有重來的機會,不管你有沒有錢、願意或不願意,年老了,每個人都必須面對退休的現實。

 

過去,退休被視為人生進入黃昏,退休族只能無奈地等待歲月流逝、生命凋零。

 

  人生雖然向晚,但是退休不代表失去,人生也不必然黯淡,現在,晚年代表人生新頁的展開,老年人也可以灑脫地面對餘生,開創新的視野。

 

  聯博資產管理公司2007年在美國進行一項退休理財規劃調查研究,即印證現代人對退休人生的態度的看法,已和過去截然不同。退休族認為,退休可以實踐夢想,做以前沒有機會做的事、到處旅行、從事自己的興趣、嗜好…等,藉著夕陽餘暉映照,輕鬆自在地揮灑出生命的美學,讓退休人生更精采、圓滿、幸福。

 

退休代表的是什麼?

 

 

 

 

資料來源:聯博資產管理

 

  聯博的這項退休理財規劃研究同時發現,退休族認為理想的退休生活前三大目標是:一、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二、有完善的醫療照護品質,三、沒有負債,和一般認知的:買大房子、渡假、留遺產給孩子等傳統觀念明顯不同。

 

  不論是要維持一定的生活品質、良好的醫療品質,或是想環遊世界,都必須有足夠的財務基礎作後盾。

 

  儘管「金錢」並非退休生活的最高選擇,錢也不是萬能,但無庸置疑的,沒有錢卻是萬萬不能。

 

  過去「養兒防老」的觀念式微,而一項嚴酷的事實也擺在眼前。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國內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中,有71.9%靠政府補助金過日子。

 

  如果能儘早做好退休的財務規劃,你就可以改變晚年人生風景,成為另外近30%的老年人口,財務自主、有尊嚴,活得獨立而凜然,恣意享受美好的晚年。

 

  想要過優質的退休生活,理財是最重要的第一步。因此,退休規劃,就要從理財開始。

 

退休,必須面對的真相:

 

五大迷思,阻礙退休規劃的絆腳石

 

  但一般人對於退休生活的自信,遠高於將退休規劃付諸實行。據該調查資料顯示,只有29%的退休族有做退休規劃,而未來510餘年即將退休的準退休族群中,僅21%進行退休規劃。由此可見,一般人對於退休規劃知道的不多,做的更少。

 

  一般人不能積極面對退休財務規劃的原因,主要是普羅大眾對於退休理財有以下幾項的迷思,阻礙財務規劃的進行。

 

第一大迷思是:我還年輕,離退休年紀還遠的呢?!

 

  很多不論是剛出社會,或是已在職場中打滾幾年的年輕人,由於距離退休的時間還長達3040年,因此大多數人都不認為退休是他們必須立即關心的議題,購屋、買車、結婚、子女教育等等資金的籌備和運用才是當務之急,退休規劃最後再說。

 

迷思之二:應付生活費用都不夠了,哪裡還有餘錢投資?

 

  「物價高漲,就是薪水不漲!」這是小市民普遍的心聲,每個月微薄的收入,光是支出柴米油鹽等生活開銷、加上房貸、小孩教養費、車貸、保險等一堆帳單都應付不來了,許多家庭或個人都是薪光幫、月光族,根本擠不出餘錢投資,更遑論退休理財規劃。

 

迷思之三:我沒有時間,理財的事明天再說。

 

  根據聯博的調查統計,只有35%的退休族和27%的準退休族對規劃和思索財務問題,能夠樂在其中。整體來看,退休族或準退休族不喜歡思考自身的財務情況,因此「明天復明天,明天何其多」,一再找藉口拖延理財行動,是造成一般人沒有做好退休計劃的原因之一。

 

迷思之四:市場波動太大,還是保守一點放定存比較安心。

 

  投資市場行情千變萬化,雖然報酬率較高,但高報酬伴隨高風險,一般人根本無法掌握進出時點,往往追高殺低,理財還是保守一點,放定存賺利息,至少保本,不會賠錢。

 

迷思之五:金融商品太複雜,我的數學不好,搞不懂投資。

 

  市面上的金融商品五花八門、琳琅滿目,大多數投資人看到一堆數字,或連串的專業術語就頭痛不已、暈頭轉向,往往嚇得拒絕投資,或是對理專的建議照單全收,連買什麼產品都搞不清楚。

 

理財是規劃退休黃金人生最重要的第一步

 

退休,明智地跨出第一步:

解決方案輕鬆簡單,及早開始長期累積

 

針對上述五大迷思,聯博以其在資產管理界40餘年的經驗提出全方位解決方案,破解投資人的理財迷失,現在就開始行動,規劃退休的財務目標,讓退休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儘早達成退休人生目標。

 

解決方案一:年輕就是本錢,愈早開始複利效果愈大

 

退休規劃不是老年人的專利,聯博特別提醒年輕人,退休理財愈早開始愈好,而且永遠不嫌早。因為時間加上複利的魔力,愈早投資讓理財變得更輕鬆。

 

以陳元良為例,如果他25歲就開始做退休規劃,預計到65歲退休,用40年累積1千萬元退休金,若年報酬率達12%,每個月只要投資842元,如果報酬率8%,一個月也只要投資2,846元,達到儲備退休金的目標輕而易舉。但是,以他目前的歲數距退休只有15年,在同樣的千萬退休金目標、12%、8%的報酬率下,則每個月要準備的投資額就大大提高到19,819元和28,707元,顯見愈晚開始規劃,退休金準備就更加吃重。

 

不可忽視的複利魔力

 

預計到65歲退休要存到1千萬元退休金, 距離退休年限和報酬率不同,每月所需投資的金額:

 

 

 

解決方案二:減少消費強迫投資 收入-儲蓄=支出

 

  由於經濟景氣不佳、物價又狂漲,一般升斗小民收入沒漲,樣樣支出卻增加。但有些消費是必要的花費,例如生活必須用品,有些則非必須用品,因為人類的慾望是無窮無盡的,慾望會產生消費,而增加不必要的支出。因此投資人在消費之前最好先問問自己:「這個消費只是想要?還是必需的?」以減少不必要的消費行為。

 

  一般人的儲蓄習慣是把收入減去消費,剩下來的餘錢才拿來儲蓄或投資。聯博建議投資人要改變思考模式,應從「收入-儲蓄=消費」的觀念來強迫儲蓄。

 

  作法是先設定每月打算儲蓄的金額,再把淨收入減去預計儲蓄額度,剩下來的才是你可以消費花用的錢。如果這個數字不足以支應必要的消費支出,千萬不要調低儲蓄目標,而要從收入和消費兩方面著手,首先要想辦法增加收入,再來是檢討消費項目,找出哪些還可以更省,如此才能養成固定儲蓄、減少消費的習慣。

 

解決方案三:理財現在就要做,創造退休人生好風景

 

  許多人不想也不願意花時間思考自己的財務狀況,因此對退休規劃總是說:「等我有空、明天再說」。

 

  很多應該做的事情今天不做,明天就不會做,甚至一輩子都不會去做。克服人性拖延、因循態度最好的方法,就是現在、馬上去做退休理財規劃,晚年才能在富足的財務狀況支撐下,盡攬沿途人生風景,看山、看水都能隨心所意。

 

  聯博的調查發現,其實退休規劃不單純只是「錢的問題」,對個人而言,退休規劃代表不同層面和意義,而了解自己對退休計劃的態度是有很大的幫助,因為不論是在財務或非財務面上,個人對「自我認知」的透徹了解,有助於釐清個人的目標,並做好一份有效的退休財務規劃。

 

解決方案四:透過長期投資持續累積,克服人性弱

 

  市場因為有漲有跌,行情波動創造投資機會。聯博認為,理財必須透過長期而持續性的投資,克服人性貪婪和恐懼的弱點,才能避免因市場波動而追高殺低,達到累積財富的目的。

 

  如果害怕因市場震盪的風險造成損失而不敢投資,將錯失財富累積的機會。以上述的複利表來看,若是靠定存累積千萬元退休金,即使用40年的時間來創造機會,每個月仍必須拿出13,593元定存,對初出茅廬賺錢的社會新鮮人而言,財務壓力不少。

 

解決方案五:託付專家,運用全方位財富策略把複雜變簡單

 

  許多人認為,投資理財是很深奧的數學課題,因此視為畏途。其實理財可以很簡單,聯博建議,選擇優秀的專業團隊,安心託付退休大計,例如聯博提供的全方位財富策略,透過資產配置和自動平衡的投資機制,發揮專家的專業效能,讓理財成為生活的一部分,不必讓自己的生活太複雜,就能簡單、輕鬆地做好投資財理,達到富足退休的目標。

 

退休,一定要有的覺醒:

黃金人生,樂活享受財富無虞的退休美學

 

  面對現代人退得太早、活得太老、花得太快、存得不夠的趨勢,儘早規劃理財投資,才能為退休的路舖上安全足夠的糧草。

 

  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的!退休不僅要及早規劃,退休金還要準備更多,透過長期累積和增加報酬雙管齊下,讓籌備退休金不再成為人生道路中,不可承受的沈重壓力。

 

  聯博的研究資料顯示,只要在25歲到65歲的工作期間連續進行投資,而且每年退休準備的報酬率多1%,就能在退休後多出10年的生活費,延長退休金使用期限,才能因應未來可能壽命再延長的趨勢,不致造成退休金不足或子女的負擔。

 

  如果在準備子女教育基金、購屋資金的同時,也開始準備退休金計劃,陳元良在退休前就可以達成籌備退休金的目標,退休後就可以返樸歸真,和太太一起學做老圃老農,過著自己種菜、植果,自給自足且健康、簡樸的生活,夫妻倆同享捏陶、作畫的樂趣,愉悅自在地享受富足、樂活的退休生活。

 

每年報酬率額外增加1%,可多維持退休後十年的支出

 

 

 

 

註:此圖為模擬結果,僅為假設性示例。儲蓄期是模擬年薪45,000美元的確定提撥制參與人自25歲起每年提撥,到65歲時直線增加至85,000美元,25歲起提撥額為薪資的6%,逐年增加0.5%,最高為10%,同時公司相對提撥員工自提金之50%,最高為最初薪資的6%。在支出期,每年年初扣減63,750美元(最後薪資的75%)。假設25歲時年投資報酬率為9%,以後直線下降,到80歲時為6%,之後為常數。倘若「報酬率增加1%」,假設25歲時的年投資報酬率為10%,以後直線下降,到85歲時為7%,此後為常數。假設通脹率維持為3%,美元值按實際購買力計算。

資料來源:聯博

 

  以上內容純供本部落格網友參考,讀者應明瞭其參考性,審慎考量本身之投資風險,使用者若依本資料投資發生損失須自行負責,本部落格對資料內容錯誤、更新延誤不負任何責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89020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