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林志昊/台北報導

 

  就在韓國頻頻在抗通膨政策上傳出失利的時候,市場對韓國股市的態度,也出現了毫不留情的砍殺。基金業者指出,韓股若要起來,完全要看美國的消費意願是否回升,同時也要看韓國政府的抗通膨政策成功與否決定。但目前這兩大條件能見度相當不明朗,所以部分基金業者對韓股已經減碼。

 

  投信減碼韓股的情況其實相當明顯。尤其在亞太區域型基金中,經理人對韓股的偏愛已經明顯不若以往。富鼎亞美基金經理人楊書婷表示,儘管韓國是該基金的布局國家之一,但目前布局的比重也只有3.5%,只比規定的3%還高出0.5個百分點;此外,該投信旗下另一檔東方精選基金,對韓國佈局的比重,也從之前的2成多,降到目前的一成左右。

 

  群益投信表示,該投信旗下亞太新趨勢平衡基金,目前對韓股的布局比重,也從四月份的4.76%下調到現在的2%,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BDI指數回落,減碼了韓國的航運股。

 

  統一亞太基金經理人林鴻益也指出,在高通膨的威脅下,現階段對亞股的投資,比較會優先考慮台灣與香港,甚至是新加坡等大中華股市,但對於韓國,當地的通膨其況雖不如東南亞嚴重,可是現階段也還不到布局的時候。

 

  除減碼韓股外,韓國基金在今年募集狀況,結果也不是很理想。就以ING傘型基金為例,在該傘型基金中的韓國基金,雖然募集上限為60億,但最新募集金額卻只有7.6億,遠輸給同樣屬於傘型基金之一的大俄羅斯基金45.26億及中東基金的26.93億。看來在李明博上任後,韓股今年在市場上,真是既不叫好也不叫座。

 

  楊書婷指出,儘管通膨對所有亞洲國家都造成打擊,但韓國抗通膨政策的不明朗,是市場對韓股卻步的主因;短期看來,只要美國消費無法拉升、通膨情況持續的話,韓股不會有太大表現。

 

  以上內容純供本部落格網友參考,讀者應明瞭其參考性,審慎考量本身之投資風險,使用者若依本資料投資發生損失須自行負責,本部落格對資料內容錯誤、更新延誤不負任何責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89020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