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

 

  通膨陰影下,新興亞洲市場的投資價值眾說紛紜。摩根富林明JF東方內需機會基金經理人何銘銓認為,通膨反映的是過去而不是未來,只能做為參考而不是主要依據,中國5CPI年增率已經回跌到7.7%,擺脫4月時高居8.5%的惡夢,相信下半年在稻米和豬肉量產效益浮現後,通膨會逐漸回到合理水準。

 

  何銘銓指出,股市是經濟的領先指標,不論就「本益比」、「企業獲利成長率」、「消費成長力道」或「基礎建設規劃」等四項未來指標觀察,亞洲(不含日本)市場無疑是現階段最該逢低加碼的新興市場。目前新興市場的股價已經比去年還便宜,建議投資人宜多元資產配置面對今年的波動風險,而對能長線投資三年以上的投資人來說,股市修正絕對是基金進場的好時機。

 

  何銘銓以過去十年最令人膽戰心驚的二次股災為例—1998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及2000年的網路股泡沫化,當時新興市場的跌幅分別為27%50%。若計算去年10月底高點下跌以來,亞洲(不含日本)市場本波也修正23%,何銘銓說,這一波亞洲的修正其實也反映了過去五年來,過多的資金追逐獲利而輕忽風險的態度,修正反而是讓股市積蓄動能再度上攻,一旦投資人重新回歸基本面,檢視各市場的投資價值時,新興市場的經濟和企業成長,仍將比成熟國家誘人。

 

  以上內容純供本部落格網友參考,讀者應明瞭其參考性,審慎考量本身之投資風險,使用者若依本資料投資發生損失須自行負責,本部落格對資料內容錯誤、更新延誤不負任何責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89020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