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國屏、陳雪蓮

 

  馬英九當選後,各項拼經濟、拉攏企業集團計畫不斷出檯,似乎理財一族拼退休養老金的理財大環境也有出現曙光態勢,本週工商時報財富總體檢課題就是在替普羅大眾拼退休養老金理財策略作規劃,希望政府拼經濟、百姓拼財富理想合為一體。

 

  既然主題是拼退休養老金,自然得從現實環境中找出讓一般普羅大眾,能感覺到「我的未來不是夢」的各項量化奮鬥指標。雖說國人平均退休年齡已經下降到約五十五歲,但本次工商財富總體檢專題仍然以六十歲作為達成退休養老金目標的反推基準,並且不將M型社會頂端與底層這兩區塊,納入專家規劃範圍。

 

  在彙整十二家專業財富管理機構看法與建議後,針對應該認真規劃退休養老金的最晚年齡,我們得到的答案是多半落在四十歲至四十五歲區間,也凸顯一般大眾家計負擔相對最為沈重的三十五到四十五歲時期,卻也是提升退休養老計畫成功機率的黃金十年,而各專家認定的開始規劃最晚年齡整體平均值,則是四二‧七三歲。

 

  有了約四十三歲這最後起跑點作指標,這時在理財條件上,最好應該已經擁有多少理財部位作基礎?或是該如何從無到有,尋求下半場人生逆轉勝?有效樣本的平均值是這時可長期靈活理財的部位,最好有約三一二‧七萬元,並且每年平均保持至少八‧二%報酬率複利增值,之後再加總六十歲退休時可望領到的退休金、勞退給付,再考量通膨等變數後,則專家腦力激盪出的六十歲退休前儲備退休養老金目標,得出平均值一千三百五十五萬元。

 

  有了一千三百五十五萬(原則上不含房地產等非流動性資產部位),作為專家普遍認同的差可終老、養病,不虞匱乏數據,在實踐層面上,本報再以行政院主計處公布的九十六年度全年每人平均薪資(含加班費、月薪、獎金收入)四萬五千一百餘元,夫妻兩人合計平均月收入為九萬出頭作參考,專家群建議每月應努力設法摳下其中三分之一收入,選擇穩健偏積極型標的,搭配最佳資產配置組合,才有機會拼足退休養老金。

 

  至於每月摳下的三分之一收入,多數專家建議當下仍以新興市場、台股基金等標的,較適合用以擴大退休養老金部位;至於整體最佳資產配置組合上,全球股、全球債基金平均佔到四成多,台股基金平均也有近一五%比重。

 

  富蘭克林投顧將目標退休金訂到二千一百十八萬元最高標,基礎是假設社會新鮮人平均起薪三萬元,因此從二十五歲開始,連續十五年每月固定存下約一萬元投資於全球股市,以平均年化報酬率九%複利試算,到四十歲時所投入一百八十萬元本金已經成長至約三百七十八萬元,再透過二十年複利效果,六十歲時便可望擁有高達二千一百餘萬退休金,從容面對退休後養老需求。

 

  匯豐中華投信資深副總李哲宏指出,一般而言二千萬是一個退休基本門檻,不過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即使到四十歲左右才開始從零做規畫,每個月如果能提撥二萬元理財,每年退休金平均投資報酬率八%推算,則六十歲以後也可能有九百萬左右資金因應晚景。

 

  建弘投信認為,人們平均壽命已愈來愈長,隨著高齡化的來臨,台灣的社會福利制度不比歐美先進國家,退休新制給付所得替代率低,即使工作三十年,政府勞保給付加上企業提撥退休金平均大約只有五百十四萬元,但若想安穩退休,預估至少要一千零七十二萬元,所以持續加碼理財絕不能中止。

 

  友邦投顧副總林穎秀指出,建議投資人可以運用簡單的「七二法則」,即以七十二除以報酬率,估算出財富增加一倍所可能需要的年數。華頓投信堅信時間複利效果催化更容易達到理財目標。

 

  以上內容純供本部落格網友參考,讀者應明瞭其參考性,審慎考量本身之投資風險,使用者若依本資料投資發生損失須自行負責,本部落格對資料內容錯誤、更新延誤不負任何責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89020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