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資料提供:晨星亞洲研究部

 

  對基金投資人來說,基金月報是重要的參考資料。大多基金月報都會列有基金表現、基準指數表現、每股淨資產值、基金總值、基金10大持股、基金經理評介等資訊,如何看懂基金月報並找出相關投資資訊是一門重要的課題。

 

  基金月報不會直接告訴投資人上個月有沒有資金流入或流出基金,不過投資人仍可以從月報中觀察出來。一般而言,基金管理團隊並不希望有淨資金流出發生,因為這會增加基金的管理難度,當然也會減少基金的管理費收入。

 

  大量的資金流出會迫使基金賣出持股以增持現金,這會影響其原先計劃的投資策略,甚至對其整體表現構成負面影響。不過,投資人需留意資金流出或流入本身並不是基金的買/賣訊號。基金的投資風格及其表現仍然是投資人作投資決定時的首要考慮因素。

 

  此外,要留意月報上的「關鍵字」─基金月報上每一個字都由基金管理團隊所定義,但這些定義卻不一定和投資人所理解的相同。

 

  基金月報上的關鍵字可能構成投資組合中風險的重大差異。例如說已經投資中國股票基金的投資人,希望投資於以「在香港擁有重大業務權益的公司股份」為主的香港股票基金來分散組合風險,但基金經理對「香港股票」的定義卻為「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公司股份」,但香港上市公司卻有很多中資企業,和中國經濟、股市有密切關聯性,如果該基金持有過多中資企業,非但沒有達到分散投資功用,反而集中風險在中國股票。

 

  同時,為增加對基金的了解,投資人也可以從基金月報以外的地方獲取更多資訊來進一步理解基金的投資風格,例如基金公司的網站、其他相關文件以及Morningstar或其他財經網站為投資者提供的獨立分析等。

 

  基準指數真的是有效的基準嗎?基金月報上會告訴投資人該基金的基準指數,不過投資者應當去驗證該基準指數是否具有參考價值。一般而言,基準指數具有兩個主要作用:1.)告訴投資者該基金的投資風格;2.)為基金表現提供比較的基準。要發揮以上兩個功能,基準指數必需滿足一個基本的假設─基金的投資組合與基準指數的成份股類似,兩者的比較才有基礎。

 

  一般而言,除非是指數基金或交易所交易基金(ETFs),投資組合與基準指數的成份股都會存在有一定差異,而且差異愈大,兩者的比較性就愈低。因此,如果兩者的差異太大,即使基金聲稱其績效已連續數年優於基準指數,亦不代表其表現優異。投資人應自行判斷基準指數的參考價值。

 

(資料提供:晨星亞洲研究部。整理:黃惠聆)

 

  以上內容純供本部落格網友參考,讀者應明瞭其參考性,審慎考量本身之投資風險,使用者若依本資料投資發生損失須自行負責,本部落格對資料內容錯誤、更新延誤不負任何責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89020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