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陳穎柔/綜合外電報導

 

  上週美股不振,主因之一在於投資人擔心美國金融業低估了美國次級房貸風暴對他們造成的傷害,然而事實是連華爾街的分析師也低估了此一風暴所造成的衝擊。而從今年以來,華爾街的分析師就基於信用損失加劇和銀行業前景的不確定性升高,不斷下修對金融業者的財測。專家表示,美國金融業前景難以樂觀,短期內股價還將進一步下跌,並且將會拖累到美股大盤。

 

  根據Lab Thomson的資料顯示,截至目前,分析師對標準普爾五百指數的金融類成分股之第二、第三和第四季預估獲利,下修的幅度,平均分別達41%、28%和25%。

 

  此外,美林的分析師納賈里安,他是最近一位下修美國金融業獲利的分析師,他下修美國12家銀行今明兩年的獲利預測,減幅分別為22%與19%。

 

  今年6月,陸續已有瑞銀信貸、德意志銀行證券、高盛、雷曼兄弟、美林這幾家公司的分析師,宣布下修銀行的前景預測,並預期銀行將會有進一步籌募資金的動作。

 

  瑞銀信貸認為,美國的地區型銀行恐怕需要至少三回合的籌資行動。高盛預估美國的銀行為處理信用損失,將額外募集650億美元資金。

 

  被分析師認定很有可能必須籌募更多資金的金融業者包括美國銀行、Wachovia、美林。被認為將在當前這波籌資中籌到最多錢的金融業者是花旗集團、Wachovia、華盛頓共同和全國城市,這幾家公司今年至今各籌募到至少70億美元。

 

  美林的納賈里安則表示,基於美國銀行類股必須承受銀行可能再減股利和再籌資、信用風險處於高點、獲利前景具不確定性等等壓力,股價短期之內,將會繼續下跌。

 

  Ladenburg Thalmann的分析師波夫在6月初表示,美國銀行類股所承受的股價下走壓力是全面性的,而能夠扭轉此一情勢的因素目前根本就不存在。

 

  但波夫也指出,儘管美國金融業獲利前景不確定性高,但情況可能不會像大家所想的那樣悲慘,因為許多銀行業者,依舊擁有頗強的現金流並且正在擴大其市占版圖。

 

  以上內容純供本部落格網友參考,讀者應明瞭其參考性,審慎考量本身之投資風險,使用者若依本資料投資發生損失須自行負責,本部落格對資料內容錯誤、更新延誤不負任何責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89020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