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電價調漲,民生物資價格向上調升,高物價時代來臨讓民眾開始縮衣節食、能省則省,甚至連理財投資的額度也縮水,保德信投信表示,面對高通膨,要有新思維,化通膨壓力危機為轉機,所以應該把握機會調整投資策略,鎖定抗通膨常勝軍,包括能源與原物料、基礎建設、民生消費等為投資首選。

 

  保德信全球消費商機基金經理人江宜虔指出,高物價時期民眾最容易感受到的就是錢變薄了,此時再將資產投資在定存、或以現金留在身邊,結果很有可能會是資產上漲的程度趕不上物價調漲的速度。

 

  江宜虔建議投資人以「股市重於債市」,結合「從哪邊漲就從哪邊佈局投資」的思維作為高物價時期的投資教戰守策,掌握通膨時期商機所在、具有投資價值的族群。

 

  江宜虔表示,若以美國S&P500指數與MSCI世界指數進行分析,自1996年以來在高物價環境下的各大類股的也許沒有想像中的悲觀,其中能源、公用事業、與必需性消費堪稱高通膨時期的績效表現常勝軍,建議投資人在面對通膨升溫的壓力時,可以能源與原物料、基礎建設、與民生消費為投資首選。

 

江宜虔進一步分析,當物價上漲時,最直接而首先感受到的就是油價喊漲、水電價格跟進、與來自民生消費產品價格上升的壓力,這些也是在過去高通膨時期,表現最為亮眼的族群。

 

  江宜虔強調,能源、商品價格的上漲本身即是帶動物價攀升的原因;公用事業包括電廠、水公司等的水電收費定價已將物價因素納入考量,較能因應物價上漲的壓力;必需性消費則掌握生活上不可或缺的食品、日用品需求,即使在高物價時期,民眾仍較不易降低對此類產品的消費,相關企業營收也因此相對較穩定。

 

  以上內容純供本部落格網友參考,讀者應明瞭其參考性,審慎考量本身之投資風險,使用者若依本資料投資發生損失須自行負責,本部落格對資料內容錯誤、更新延誤不負任何責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89020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