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周惠慈/台北報導
原油及糧食價格飆升,對抗通貨膨脹成為各國政府的一大考驗。今年以來,全球平均通貨膨脹率上升到1999年以來的新高5.5%,法人認為,抗通膨的投資可以布局企業獲利成長率高、內需強勁及農產、原物料出口國。
根據《經濟學人》最新一期報導,歐洲央行總裁特裏榭警告,為避免重蹈1970年工業國家採取過度寬鬆貨幣政策,導致通膨飆漲衝擊經濟的教訓,建議新興國家應正視該問題並積極採取動作。
報導中指出,新興國家面臨的通膨風險高於已開發國家,糧食價格占多數新興國家CPI比重達30至40%,相較G7僅約15%比重,且部分新興國家,像是中國、俄羅斯的工資也在上揚;巴西的產能利用率接近滿載,中國、印度、印尼及沙烏地阿拉伯過去1年通膨上揚8至12%,俄羅斯攀升14%、阿根廷與委內瑞拉年增率均在20%以上,而部分新興國家實際通膨恐高於官方統計值。若以新興國家占全球人口比重計算,未來全球3分之2人口將面臨兩位數以上的通膨環境。
令人擔憂的是,目前全球貨幣政策自1970年以來處於最為鬆散的狀態,全球實際平均利率為負數。
對此,大華銀投顧認為,從目前亞洲各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來看,亞洲各國目前都處在通貨膨脹加劇的環境下,但在Fed可能不再降息,帶動美元轉強,及原物料的漲勢可能趨緩的態勢下,亞洲各國經常帳若無改善,亞洲貨幣轉強不易。
而現階段亞洲各國的央行可能會以拚經濟為主,配合美元蠢蠢欲動的反彈,讓其自身貨幣漲勢趨貶,以增進出口及經常帳盈餘。因此目前投資策略,應該盡量握有美元資產,投資的重心也應以已開發國家為主,尤其美國。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則建議,現階段可以布局企業獲利成長率高的國家,像是美國、新興國家中的拉丁、東歐以及新興亞洲的印度,以美國為例,預期下半年景氣好轉,科技類股全年有17至18%成長;印度則因為企業成長22%,獲利高。另外,內需強勁的新興市場國家,及農產、原物料出口國亦可買進。
以上內容純供本部落格網友參考,讀者應明瞭其參考性,審慎考量本身之投資風險,使用者若依本資料投資發生損失須自行負責,本部落格對資料內容錯誤、更新延誤不負任何責任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