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林志昊/台北報導
儘管新興亞洲是多數業者看好的投資地區,但對照過去3年的平均績效與波動度來看,新興亞洲卻是3大新興市場中表現最低者。不過基金業者認為,相較於已經漲多、且以原物料類股為重心的拉美或東歐股市,亞洲其實最值得做長線布局。
根據FundDJ基智網的統計,若已過去3年為觀察點的話,在全球主要市場中,報酬率最高的是拉美基金的221.27%,其次是貴金屬與礦產基金的209.17%,以及能源基金的138.31%。
另外,新興歐洲基金的平均報酬也有121.63%,但在新興亞洲,3年下來的平均績效,也「僅有」53.62%。
從波動度分析就更值得注意。在三大新興市場中,拉美基金雖然是高報酬,但股市波動度平均也僅有29.86%,比印度、香港、能源與貴金屬等都要低得多,就連跟新興亞洲的26.73%相比,拉美基金的波動率也只高出3.13個百分點。
不過,這是否就代表未來的投資狀況也是如此?基金業者對此不甚認同。
兆豐國際策略經理李家輔表示,就產業完整性來看,拉美股市的權值股幾乎都是能源或原物料類股,但亞洲股市的權值股,則是橫跨科技、金融、地產、機械、鋼鐵與原物料等;而過去一波多頭主要是原物料帶動,所以亞洲的漲幅不如拉美。
JF亞洲基金經理人趙心盈指出,亞洲各國的題材不同,但在亞洲各國賺夠錢、且也提升基礎建設與內需之後,接下來財富擴大的效應,才是亞洲各類題材最大的發揮時機。
日盛亞洲星鑽基金經理人楊國昌指出,亞洲股市機會,就在日漸增加的中產階級消費人口。過去亞洲經濟是日本與四小龍的2億人帶動,但未來卻是一個由中、印與東協加起來超過25億人口的商機,所以國人對亞洲的投資,要用長線眼光看待。
以上內容純供本部落格網友參考,讀者應明瞭其參考性,審慎考量本身之投資風險,使用者若依本資料投資發生損失須自行負責,本部落格對資料內容錯誤、更新延誤不負任何責任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