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專員曾是台灣最夯的行業,標榜專業的形象讓許多年輕人趨之若鶩,但雷曼兄弟連動債事件爆發後,讓人對理專的專業形象大打折扣。

 

  有位在金融機構工作的朋友告訴我,南部有位六十多歲的農民聽信理專推薦雷曼連動債的穩定報酬,把畢生存下用來養老的七、八千萬積蓄全數投入,現在卻成一場空。這位理專犯的錯誤是推薦高齡退休族買不適合風險屬性的商品。

 

  另有位朋友說,他在某銀行的存款不到一百萬,銀行理專也曾推薦他購買連動債商品。這位理專犯的錯誤是資產不到三百萬財富管理的門檻,不屬於財管客戶,卻還是向其銷售。

 

  我也曾有個經驗,去年有位理專向我推介其金控體系下之投信新募集的精品基金,當時我認為精品基金可為,所以就投資了。今年3月,那位理專又打電話來向我推介同體系投信發行之台股基金,那位理專是這麼說的:「精品基金現在是負報酬,我們投信新發行了一檔台股基金,我認為台股未來行情會不錯,你要不要轉換成台股基金。」我當下回答她:「妳怎麼都是募新基金時才打電話給我。」

 

  理專沒說什麼,還要我若接到該銀行針對理專服務態度與專業性的調查電話時,可以幫她美言幾句。

 

  從上述的幾個例子看來,理專不僅缺乏專業性,更只是站在業績的角度推薦商品,太強調投資報酬率或給投資人一個美麗的遠景,對金融商品的資訊揭露及風險提示不足,同時也忽略了投資人的需求,及商品屬性是否適合所服務的客戶。

 

  不只投資人對理專的專業能力質疑,根據普羅財經的調查也顯示,有4成以上的理專,自認為無法掌握總體經濟,也欠缺金融市場趨勢的研判能力。他們只能依據公司給的研究報告及銷售重點依樣畫壺蘆的轉述給客戶。

 

  理專是接觸投資人的第一線人員,我相信他們絕對是希望站在專業的角度服務客戶,但現實問題是「業績」關乎他們的收入,舉例來說,為什麼銀行理專喜愛銷售連動債商品,因為理專光賣基金的佣金有限,還要與基金公司拆帳,銀行賺取的利潤可能不到1%,而連動債則可能有4%的利潤,利之所趨,所以理專當然以推薦連動債為優先。

 

  好一陣子沒接到理專的來電了,其實投資人在理財上是非常需要理專協助的,但我們需要的是有專業的金融及市場知識、能和投資人維持長期的關係彼此建立互信、非只推薦新商品、以客戶的需求及利益為優先的理專。

 

  現在不管是銀行專員、證券營業員、保險業務員都會掛上「理財專員」或「理財顧問」的稱號,雖然這些本質為業務員的理財專員,都會依照規定考取應有的證照,但我們希望台灣金融機構能「以客為尊」,從提升專業及服務內涵的角度出發,提升理專的素質,鼓勵或要求從事理專工作就要取得美國特許財務分析師(CFA)或理財規劃顧問(CFP)等證照,提供客戶在理財投資上全方位的服務,在此也強烈呼籲,我們不要以業績掛帥的理專!

 

  以上內容純供本部落格網友參考,讀者應明瞭其參考性,審慎考量本身之投資風險,使用者若依本資料投資發生損失須自行負責,本部落格對資料內容錯誤、更新延誤不負任何責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89020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