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女韋)琳/綜合報導


 由新華社、人民日報等重要官方媒體經營的中國證券報、上海證券報、證券日報與證券時報等四大證券報紙,連續二天以頭版社論或專欄形式,刊載警示大陸股市泡沫風險的評論文章;這是A股市場成立十八年以來,第一次出現的情形,充分反映了大陸官方有意降溫股市的企圖。


  四篇股市評論文章有暗示也有警告,中國證券報與上海證券報主要是引用歷史上金融泡沫的例子,來提醒大眾鑒古知今,提防金融泡沫再度發生。而證券日報與證券時報則是明確指出當前股市存有泡沫,警告投資者泡沫破滅的危機。


  中國證券報轉載了共青團中國青年報的文章,談論金融史上著名的「鬱金香泡沫」,並且引用世界經濟史學家對泡沫的看法,來闡述中國大陸經濟過熱的風險。上海證券報則是藉英國物理學家牛頓,生前被「南海泡沫」套牢了兩萬英鎊,來隱喻即使睿智如牛頓者,亦不能逃脫身處泡沫當中的盲點。


  另外,證券日報清楚的點出當前大陸股市的風險,包括本益比高達六十倍、總市值達到二十三兆元人民幣等等,認為禍患發於忽微,智勇多困於所溺,經濟狀況正好的時候,往往也就是股市暴跌的開始。


 證券時報則是告訴投資人,沒有只漲不跌的股市,永遠不可對股市的未來有太多的幻想。


  儘管這四篇警示股市風險的評論文章,內容有些老生常談,但是四家發布文章的媒體背景,就相當耐人尋味了。


  中國證券報與上海證券報,是國家通訊社─新華社旗下的兄弟報,並且是保監會、證監會和銀監會等中國大陸三大金管機關的指定訊息披露媒體,不但官方色彩濃厚,所發布的新聞更是獲得政府的背書,具有相當的權威性。


  證券日報隸屬於經濟日報報業集團,為中共中央與國務院指導全國經濟工作的報紙,是中國大陸政府發布重要經濟政策的管道之一,而證券時報則是人民日報旗下的經濟性報紙。


  在四大證券報刊載股市警示文章後,新華社更主動將四篇文章集結起來,依照各篇文章內容所代表的起、承、轉、合來做排序,並發表專文指出股市風險問題,以及明示大眾此次多家報社集體發表警示文章的不尋常性與重要性。

北極熊看法:

  這次次級房貸股災,只有中國股市沒有受害,但是只要各國股市逐漸回溫,加上中國股市已經相當高點,雖然有奧運與上海世界博覽會加持效應,但如果中國政府干預的話,投資還是必須小心。

  以上內容純屬研究性質,僅作參考,讀者應明瞭其參考性,審慎考量本身之投資風險,使用者若依本資料投資發生損失須自行負責,本部落格對資料內容錯誤、更新延誤不負任何責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89020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