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花東縱谷偶而見得到山田之間,用石頭的堆砌田崁,然而農業機械化之後,懂得這門手藝的農民越來越少,石砌的田崁也慢慢被水泥工事取代,台東縣的鹿野鄉近日有一群七旬老農,辛勤的在田邊用手工石砌田崁,這一排將近5公尺高的人力工程,遠看就像一道捍衛傳統農業精神的城牆,相當壯觀。

  彎著腰搬起一塊塊差不多跟老師傅相當大小的石塊,再用人工堆砌起來,這種傳統用石頭堆成田崁的手藝,現在已經快要看不到了,老師傅說早年在鹿野鄉的豐源圳一帶,上百甲農田全是石砌田崁的農村景緻,採用這種方式做田崁,不但比水泥工程成本便宜許多,排水防洪的效果不但良好,而且相當堅固。

  農田地主陳文:「(幾成(價格)跟水泥的比較?)差多了、差一半。」

  砌石田崁師傅江先生:「牛會走踏過去吃草才不會崩,現在用水泥做的,一踏下去會滑走。」

  台東地區的主要稻作產區少有平地,為了防止大雨洪汛沖毀坡地田地,農民都會在田地之間堆砌田崁,然而隨著時代的改變,費力的石砌技術漸漸為水泥工事取代,這門傳統手藝到了這群七旬老人之後,就出現了技藝的斷層。

  砌石田崁師傅羅國章:「我是常年在做,體力就能承受,現在年輕人來做的話,他絕對沒辦法做這種工作。」

  老師傅感嘆地表示,早期不到5分的地,石砌田崁需要將近20人的力量,耗時至少3個月才能完成,然而現在這些見證東部開發,先民篳路藍縷的景象,卻也只能隨著老一輩的人漸漸的走入歷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89020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