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魯閣國家公園的無患子樹,平時樹葉是深綠色,深秋和入冬時轉變為鮮黃色,為翠綠的山景點綴柔和風情。

  無患子樹是太魯閣台地常見的植物,春夏季節葉片呈現深綠色,讓太魯閣山景維持翠綠的景觀;但從深秋入冬時節起,翠綠的山頭出現一叢叢柔和鮮黃的顏色,仔細觀察,原來是無患子樹已悄悄換妝準備過冬。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今天指出,無患子樹在深秋和入冬樹葉轉為黃色,主因是氣溫降低,且山區土質較貧瘠不利於生長,因此無患子樹葉轉黃或落葉,進入休眠狀態,減少養分流失,以利過冬。

  一般無患子樹多生長在較溫暖的平地,因氣溫較高、土壤較肥沃,入冬時,平地的無患子樹葉變黃或落葉的情形較不明顯。

  無患子樹遍布台灣低海拔地區,果實利用價值相當高,成熟的無患子果實呈現深褐色,表皮布滿類似風乾後的皺褶,卻有油亮的光澤。

  老一輩相傳下來的生活智慧發現,無患子樹果實遇水浸泡後會產生泡泡,具有相當不錯的洗滌功效,以前老阿嬤則是拿布包著果實擣碎後,作為清潔劑使用,不僅洗手、餐盤碗筷,還有人拿來洗頭髮。

  無患子樹果實的洗滌效果因為具備純天然的特色,已有農會透過現代萃取科技,加工製成無患子清潔劑販售。

  在較高海拔的山區,槭樹等樹種在入冬後樹葉會變紅,豔紅的景色雖然相當亮眼,但一般遊客需要到較高海拔山區才能觀賞;無患子樹溫和的黃葉則是另一種風情,且在太魯閣台地就可欣賞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89020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