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時報【黃文正/綜合報導】

 

  最新一期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指出,先前金融風暴席捲全球,各國政府步調一致,成功挽救全球經濟步入蕭條。然而,如今各國政府的無能,或將成為拖累全球經濟的問題製造者。

 

  近來全球金融市場因歐債風暴、中國打壓房市及朝鮮半島情勢緊張等利空因素,劇烈震盪。

 

  不過,《經濟學人》認為,市場對全球經濟復甦可能生變的擔憂可能言過其實。因在新興經濟體帶動下,今年全球經濟產出可望成長逾五%,遠超乎多數專家的預期。

 

  該刊指出,全球經濟復甦力道將會減緩,也應當減緩。首先,中國等新興經濟體正面對逐漸加劇的通膨和資產泡沫,這也是為何中國政府必須嚴控貸款和房價的原因。

 

  另外,由於美國企業回補庫存而政府刺激方案逐漸收手,美國經濟成長或許也將放緩。不過,這個全球最大經濟體已不再徘徊於二度衰退的邊緣,因人們又重新消費,且工作機會也不斷增加。

 

  歐洲的前景最顯黯淡,歐元區經濟反彈原本就很虛弱,如今歐債風暴罩頂更是雪上加霜。財政緊縮政策可能讓某些國家更加艱辛,但歐元急貶會促進歐洲的出口,或將提振人們低迷的信心。

 

  《經濟學人》說,近來市場陷入恐慌之因,在於擔憂出現更糟結果的風險不斷增加,而這些風險主要來自各國政府。

 

  歐洲的政策最搖擺不定,為了歐元的生存,歐洲人不僅須進行痛苦的財政整頓,更亟需深廣的結構改革。為因應財政緊縮,歐洲央行也應採行更寬鬆的貨幣政策。

 

  除了歐元區,其他國家的政府也有可能做出錯誤的決策,尤其在匯率和財政政策方面。近來歐元的急跌,似乎讓中國政府以為人民幣升值不再那麼急迫。

 

  但事實正好相反,在歐洲這個中國最大出口市場陷入慌亂之際,中國政府應藉由強勢貨幣促進國內消費,以維持經濟平衡。

 

  然而,對多數富裕國家來說,歐洲的慌亂帶來最重要影響在於財政。各國政府須在為避免出現希臘式危機而採行不成熟的財政緊縮政策,以及坐視公共財政長期惡化之間,權衡利弊得失。

 

  以上內容純供本部落格網友參考,讀者應明瞭其參考性,審慎考量本身之投資風險,使用者若依本資料投資發生損失須自行負責,本部落格對資料內容錯誤、更新延誤不負任何責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89020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