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 于國欽

 

每當政府在做決策時,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尊重市場」。但何謂市場?亞當斯密說的好:我們能享受豐富的晚餐,並非釀酒師傅、麵包師傅的仁慈,而是由於他們關切自身的利益。這個自利心即是形成市場的要素。

 

  自利心創造經濟市場個人的自利心向來不被視為美德,但集合眾人的自利心卻可以形成市場,創造供給,帶動需求,而使得經濟活動得以熱絡。古典經濟學家相信,當每個人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時,會不自覺得被一隻看不見的手(市場)牽引,而創造了社會的最大利益。

 

  但這僅是一個理想的境界,事實上每個人追求自己的利益時,經常會影響到他人的利益,從古至今,以鄰為壑者史不絕書。顯然,自利心必須立基於一個道德感強烈的社會,市場運作才會好一些,若建立在一個法制不明、吏治不清、資訊不對稱的社會,問題必多,至終市場僅能牟一、二人之利,而無法創造眾人之利,貧富差距擴大,社會衝突激化殆由此而生。

 

  尊重的是市場還是壟斷者由此可知,古典經濟學家所講的尊重市場是指尊重一個「完全競爭市場」,也就是資訊對稱、進出自由的市場。若是一個寡占的市場、獨占的市場,一個資訊被壟斷的市場,那麼便沒有尊重市場的問題。

 

  這時候若還強調尊重市場,其所尊重的到底是市場?還是市場的壟斷者?政府這時若還一味奉行尊重市場的教條,那是在創造社會最大利益?還是在維護少數壟斷者的利益?是在執行一個公義的政策?還是與壟斷者共舞?最近由於立法院初審通過民法修正案,將約定利率上限從原20%,改為「央行短期融通利率加計年利率9%」浮動計息,由於目前利率極低,未來若完成三讀,將使得雙卡利率上限由20%降至12.5%,消息傳出,金融業急如星火,尊重市場的聲浪又是此起彼落,但我們不禁要問:這是一個完全競爭市場嗎?資訊對稱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剝削窮人卡債次貸風暴成災消費者在銀行家面前毫無發言權,錢存的太少要被收管理費,想借錢的人又得依風險訂價計息,在這個法則下,經濟弱勢者得支付更高的貸息,遊戲規則如此,註定要惹出大麻煩,2006年台灣卡債風暴擊垮50萬卡債族而重創景氣,2008年美國次貸風暴同樣也因窮人付不起高於一般人的房貸利率,終於釀成百年巨災。

 

  這個世界有些市場天生就是寡占、獨占,有些市場則可透過開放形成理想中的完全競爭市場。銀行業由於進入門檻極高,自然難以形成完全競爭市場。此刻銀行大談尊重市場,但幾年前國內金融危機,亟待政府救援時,卻沒聽到「尊重市場」,只聽到「系統性風險」,謂政府不出手將形成系統性風險,奇哉!銀行家雙重標準只求己利如果「尊重市場」是衡諸百世不變的準則,那麼銀行家們除了在利率這件事上尊重市場外,當2000年前夕面臨金融風暴時豈不也該如其所言的尊重市場?讓市場來一次創造性毀滅?何需政府減徵3個百分點的金融營業稅供其打消呆帳?銀行家們不能在危難時便把「尊重市場」拋諸腦後,在談到自身利益時又舉起「尊重市場」的大旗,這樣前後不一致的論述證明了,金融市場至今並非完全競爭市場。既是如此,便沒有尊不尊重市場的問題。美國最尊重市場了,但尊重市場的結果竟掀起世紀金融災難,顯示美國金融監理機構早已不知道他所尊重的市場被扭曲成什麼樣子了。

 

  市場需安上道德的鞍索觀察1980年代初期,台灣雖然放款利率高,但存款利率也高,其間的利差約在2.5%至4.75%之間,2000年以來放款利率雖低,但是存款利率更低(目前一年期定存僅0.7%),平均而言銀行享有的利差仍在2.0%到5.6%之間。在全體產業進入微利的年代,銀行這樣的報酬率,不可謂之低,以法律適度的約束其放款利率上限,讓弱勢者免於被過度剝削,有何不可?人類的自利心與生俱來,無需以道德家的眼光加以譴責,只不過一旦自利的行為要以50萬卡奴的人生做為祭品、以全球金融海嘯做為代價,這樣的自利行為便不能以尊重市場一語橫加搪塞了。

 

  尊重市場是對的,但當這個市場已如同駿悍的野馬狂恣奔利時,我們怎能不在馬的身背上,安上理性、道德的鞍索呢?

 

  以上內容純供本部落格網友參考,讀者應明瞭其參考性,審慎考量本身之投資風險,使用者若依本資料投資發生損失須自行負責,本部落格對資料內容錯誤、更新延誤不負任何責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89020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