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 盧麗玉/台北報導

 

  中壽以象徵性1元併購保誠人壽,似乎是樁划算的併購案,不過由於低利環境造成嚴重利差損,仍不利壽險業經營,且保誠人壽營業費用高達40億元,台灣工銀證認為,恐成為中壽的包袱。

 

  中壽併購保誠可在經濟規模、產品、通路等方面互補,以2008年年初保費市占率來算,兩家合併後保費收入達8.4%,市占規模排名第四,僅次於國壽、富邦人壽及新壽;產品結構方面,中壽以傳統型保單為主,而保誠高達75%的收入來自投資型保單銷售,銷售通路方面,中壽以銀行通路為主,保誠以業務員為主要通路,中壽併購保誠人壽後,資產規模、業務人員及保戶人數均大幅增加。

 

  而中壽去年獲利表現佳,並無出現匯損、資產減損、投資部位跌價損失等壓力,不過股票部位有9成以上放在備供出售,雖然未實現損益不會表現在損益表上,不過每股淨值大幅縮水5成以上,雖然RBC(資本適足率)達200%以上,仍面臨增資壓力。

 

  台灣工銀證券認為,保誠人壽連續2年出現虧損,保單成本5.1%,投資報酬率僅2.3%,利差損達2.8%,利差相當嚴重,而保誠人壽市占僅2.3%,不具有規模經濟,估計死差益應不高,難以彌補高達2.8%的利差損;此外,保誠業務員達1.1萬名,營業費用達40億元,這些問題恐怕會拖累中壽的獲利表現。中壽更應考量成本精簡,降低營業費用等,估計合併效益將會在12年後才會顯現。

 

  以上內容純供本部落格網友參考,讀者應明瞭其參考性,審慎考量本身之投資風險,使用者若依本資料投資發生損失須自行負責,本部落格對資料內容錯誤、更新延誤不負任何責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89020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