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

 

  面對無法預期會如何演變的金融市場泡沫化,復華投信投資理財處資深副總周輝啟強調,「資產配置」絕對是唯一的王道。

 

  周輝啟表示,許多投資人往往以為買的投資標的「夠多」就是分散、做到資產配置了,但實際上,攤開手上的投資組合,卻很可能是東歐基金、新興市場基金、能源、原物料基金等,皆為相關係數為「正相關」商品,因此投資組合的表現常是齊漲、齊跌,而這也是這波股災中,多數投資人受傷慘重的原因之一。

 

  周輝啟表示,景氣終就會循環,因此不論現階段景氣處於高峰或谷底,落實「負相關」的資產配置皆相對安全,尤其在景氣尚未明朗化之前,全球債券型基金或其他防禦型商品,仍是必要的配備部位;此外,根據Bloomberg統計,當S&P500指數平均5年報酬率出現負數時,其後5年平均反彈幅度為101%,因此就長線來看,股市的報酬率仍相對較佳,他建議投資人應趁股市低檔時,依個人風險承受度分批佈局股市,包括2009年看好的華人經濟圈、美日等成熟國家等。

 

  隨著2008年進入尾聲,回顧一年來金融市場的變化,應該讓許多投資人畢生難忘,從20079月次貸風暴爆發以來,金融市場的災難不斷,從信用泡沫、房市泡沫,到信用緊縮造成全球金融危機等,接二連三的利空,讓多數投資人措手不及,然而歷史上不乏泡沫化的例子,皆證明了景氣終究會循環,復華投信投資理財處資深副總周輝啟建議,在景氣從谷底爬升之際,投資人應趁機檢視資產配置,將股、債同時納入投資組合當中,以形成下檔風險防護;此外,股市的長期投資報酬率仍相對來得好,尤其在股市平均5年的報酬率為下跌時,其後5年大幅反彈機率高,因此現階段投資人也可依風險承受度,逢低分批佈局股市相關部位,如華人經濟圈、已開發國家等區域型或平衡型基金。

 

  過去歷史上不乏泡沫化的例子,如1637年鬱金香狂熱、1720年南海公司泡沫、1840年鐵路狂熱、1920年股市泡沫、1980年日本資產泡沫、2000年全球網路泡沫,到2007年的信用泡沫等,人類總是不斷重覆經歷股市泡沫及破滅;其中最為嚴重的便是日本資產泡沫,導致日本經濟陷入失落的十年。

 

  根據復華投信研究,日本經濟陷入失落的十年,主要是1985年美國為了解決長期貿易失衡的問題,要求日本等東亞國家貨幣升值,導致日圓從1985年的263日圓兌一美元快速升值至1995年的79.5日圓兌一美元,而日本政府為了減緩日圓升值的衝擊,採取降低利率的寬鬆政策,造成國內資金浮濫,轉而流向股市及房地產,最後1989年日經225指數飆升至歷史新高38915點,資產價格遠遠超過實質價值,使得泡沫化正式形成,1990年資產泡沫正式破滅。

 

  隨著日本股價、房地產價格下跌後,民間貸款人無力償還,使得銀行背負巨額呆帳,而相繼倒閉或合併,企業也因市場萎縮而大幅裁員、失業率高漲,消費者物價指數持續偏低,通貨緊縮的環境導致國內生產力加速衰退,國內經濟陷入十多年來的低迷期。

 

  以上內容純供本部落格網友參考,讀者應明瞭其參考性,審慎考量本身之投資風險,使用者若依本資料投資發生損失須自行負責,本部落格對資料內容錯誤、更新延誤不負任何責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89020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