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李國煌/台北報導

 

  投資動盪年,雞肋金融商品當道,投資人大撤退,近一季以來,紛紛暫停買賣股票、基金、連動商品,上兆元資金搶進定存、類貨幣基金、政府債券基金,安全保本,但是,一年卻只有1%到1.5%,甚至逼近「零」。

 

  銀行財富管理部門主管說,全球央行大降息,邁向零利率,投資人可以承擔可計算的風險,撥出少量現金,布局二大商品,一、高評等公司債基金,二、價值型股票,以拉升收益。

 

  今年下半年以來,大批資金撤離股市、基金市場,全面衝入台幣定存、類貨幣基金、以及美元債券基金,不顧收益、只求安全。

 

  例如,3個月的美國政府公債殖利率,急速挫低到0.035%,顯示資金大戶寧願將借錢給美國政府,只收極少的利息,連銀行存款都不做。

 

  台銀指出,由於波動風險仍大,投資人還是緊抱固定收益商品、持有現金,即使收益率超低,類貨幣基金、定存、政府債基金,還是最當紅的金融商品。

 

  但是,這類金融商品實在「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只有保本功能、沒有拉升收益的作用。

 

  面對零利率時代逼近,瑞士銀行執行副總裁馬文玲說,投資人不妨承擔一點可計算的風險,提撥一部分資金,追求相對較高的收益,例如,採取價值投資的策略,布局英股、歐盟、瑞士等已開國家股市。

 

  以英國股票而言,本益比在7倍左右,而且近半年來英鎊大貶值,對企業獲利有益,反觀美股,本益比在12倍左右,而且美元升值走勢維持半年,美國企業出口獲利大打折。

 

  另外,市場資金大批湧入美國公債之際,新興市場債、高收益債、高評等公司債的價格,全數明顯挫低,利差大幅飆升。

 

  其實,高評等公司違約機率相對小,投資風險相對低,在價格挫低的情況下,購買高評等公司債基金,風險可以計算、收益有機會拉高。

 

  倒是,台北富邦銀資深協理蔡孟娟說,市場風險仍高,整體現金水位還是要保持在67成以上,如果計畫投入股票、債券基金,還是小量為之、緩步進場。

 

  至於已經持有一堆股票基金、連動債、投資型保單的客戶,瑞銀台灣區財富管理負責人陳允懋說,即使還有大筆現金,還是以檢視、調整資產為主,不要再增加投資的比重。

 

  以上內容純供本部落格網友參考,讀者應明瞭其參考性,審慎考量本身之投資風險,使用者若依本資料投資發生損失須自行負責,本部落格對資料內容錯誤、更新延誤不負任何責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89020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